EN

展覽

/ 展覽 / 歷年展覽

歷年展覽

墨韻盎然—王乃壯大師書畫蒐藏展
墨韻盎然—王乃壯大師書畫蒐藏展
墨韻盎然—王乃壯大師書畫蒐藏展
墨韻盎然—王乃壯大師書畫蒐藏展
墨韻盎然—王乃壯大師書畫蒐藏展

墨韻盎然—王乃壯大師書畫蒐藏展

展期 | 2021.11.01-2022.06.30

人們常說:「持之以恆,天道酬勤」,將勤勉的概念賦予正面評價。無論是做人或處事,努力不輟的態度總是值得稱許,藝術創作是如此,蒐藏亦是如此。本展覽啟發自長興集團創辦人高英士先生多年來與水墨大家王乃壯大師深刻長久的情誼,並自高創辦人的收藏中精選出八十餘件王乃壯大師的水墨作品,由此呈現畫家在創作上豐富而多面的風格。展出主題可分為「野逸山水」、「禪境佛心」、「淬鍊書法」以及「繽紛花鳥」四大類,囊括大師最擅長的創作主題,無論是對初識畫家或者水墨學養深厚的觀眾而言,都是一場墨韻酣暢的饗宴。

創辦人與王乃壯大師相識甚早,九零年代初期,在一次拜訪北京清華大學的過程中,因緣際會結識了當時在建築學院擔任教授的王乃壯大師。彼時,創辦人已過七十歲,大師亦年逾古稀,兩人一見如故。創辦人對於大師豐沛的創作力十分佩服,大師對創辦人投注於藝術蒐藏的心力大為讚賞。這一次的交流讓創辦人對現代水墨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為雙方往後近三十年的友誼起了一個富有藝術氣息的濫觴。

高創辦人從上個世紀末開始持續蒐藏大師的作品,其中包含獨樹一格的山水花鳥畫,以及古樸肅穆的佛像畫,畫家長年淬鍊的書法作品亦是蒐藏重心。本次展覽經過策展團隊審慎安排,針對上述各項作品類型精選出難得一見的大師作品以饗觀眾,期待參觀者能透過本次特展沉浸於悠然的水墨之中。



子題一:王乃壯大師

王乃壯,1928年生於浙江杭州,其遠祖為東晉書聖王羲之;祖父王福庵為著名詩詞、篆刻家(中華民國國璽、榮典之璽主篆者之一,現藏於中華民國總統府),同時是杭州百年金石篆刻,「西汵印社」的創始人之一。幼承家傳,酷愛書畫。1947年赴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專攻西洋繪畫;1949年轉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後併為北京中央美術學院),1953年畢業於該校繪畫系,期間先後得到劉海粟、徐悲鴻、吳作人等大師親授指點,同年受聘於北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擔任教授。

1960年,王乃壯先生拜中國國畫大師李苦禪為師,學習水墨大寫意。由於為了探索更深的傳統水墨寫意的境界,王乃壯開始學習書法,其作畫風格便開始由西畫轉為傳統水墨。而據王乃壯自述受到弘一大師的影響,對「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除了傳統書法、山水花鳥等風景畫之外,佛教的題材也常見於其作品之中。

一直任教於北京清華大學的王乃壯先生,除了對教育貢獻良多之外,其創作也始終不輟。他的創作風格透過建立在西方油畫的基礎背景,融合了中國水墨與彩墨傳統的精神,並不斷地追求新意,而非完全恪守以線條為主要命脈的水墨傳統,使得其作品無論書法或是畫作,皆呈現出粗獷渾厚、精緻典雅、深沉且底蘊十足的風格。


子題二:野逸山水

王乃壯大師出生翰墨之家,自幼對中國藝術耳濡目染,青年時代師從劉海粟、徐悲鴻等中西藝術的現代大家後,更是循著西洋繪畫的脈絡成長。然而,大師於一次偶然機會中,看到宋代梁楷所作之「潑墨仙人」以及清代高其佩的指畫作品,讚歎國畫竟能透過簡單的線條及筆墨變化就能勾勒得如此灑脫,於是開始積極地觀摩歷代大家作品。

八零年代末,大師接觸了中國山水畫前輩黃賓虹老人談及水墨山水的經驗,大師對於文章裡的觀念心有所感,因此決定花三年時間修練。第一年從博覽群家開始,第二年則搜盡奇峰,打稿寫生,第三年後進入自我修養,依不同時期培養自身創作水墨畫的底蘊。漸漸地,當年已逾古稀的畫家用畫筆創作出了一條新路,在這條路上,對自然觀察的大量積累提供了他創作時的堅實基礎,而在墨色交融之處,則流露了絲絲禪意。

大師的山水畫重視禪心與野逸,透過啟發自賓虹老人的三種修練,嘗試將水墨法試用於賦彩,他擅長以色彩冷暖營造畫面氣氛,強調山林更勝人跡,在一片翠綠雲霧之中,傳達出畫家對自然的想像。


子題三:淬鍊書法

書藝之於王乃壯大師可說是又一個一以貫之的成果,眾所周知,畫家出身書香門第,祖父王福庵為杭州「西泠印社」的創始人之一。是故自幼即習書法,再轉為學習繪畫。無論是在上海美專,亦或是稍後的北平藝專,王乃壯大師皆以西洋繪畫為學習重心,及至六零年代投師於大家李苦禪門下時,才算與書法結了緣。

李苦禪強調「書畫同源」之理,為了學習大寫意水墨,書法方面的鍛鍊是必不可少的。對當時的王乃壯大師而言,閱讀、旅行、寫生與繪畫早已佔據了平日泰半的時間,僅能以夜間寂靜時練習書法,這一練,就是數十年的光陰。

王乃壯大師認為,中國書畫是筆墨功夫加上文學修養,沒有深厚的文學基礎,則無法寫出好的書法作品。因此,雖年逾花甲才入墨林,但他毫不躁進,同時培養文學涵養與旅遊眼界,透過不斷進步的鑑賞力與畫技進一步來提升書法的內涵。畫家因水墨畫而鍛鍊的書藝,在歷經無數夜晚之後,也逐漸反映其身影,一代文人,永不暮遲。


子題四:禪境佛心

成長環境的影響對於一名藝術家的塑造是非常深刻的。王乃壯大師母親是虔誠的佛弟子,大師自幼常隨母親至靈隱寺參拜禮佛,學習繪畫後,深受弘一法師(李叔同)的事蹟感動,遂遍訪名刹古寺,在一座座慈悲肅穆的佛像前,感受古人的造型藝術及色彩運用,逐漸心生敬意,開始研究、創作佛像作品。

佛像畫在中國藝術裡是相當多變的主題,圍繞著不斷消長神性與人性,佛像的面容不但會依著繪畫者的技法而有差異,也會因應觀者的心態產生變化。大師深諳此理,比起依循傳說形象,在繪畫佛像方面,他更偏好透過大量的觀察與閱讀作為依據,並四處蒐集佛教手繪拓本、擇其優者臨摹;同時也蒐集古佛造像、朝夕觀察,只要是老祖宗留下的精品,有機會吸收就來者不拒,他認為,深厚的文化積累是成為一名成功畫家的必要條件。

王乃壯大師的佛像畫,與傳統文人畫的佛像有著明顯的差異,他活用自身於西洋繪畫背景培養出的素描技法,融合傳統國畫墨韻,另闢蹊徑。大師作品裡,我們可看出濃厚的斑駁美感與金石氣息,佛教經文與佛像的構圖,以及畫龍點睛的賦彩帶出了一抹現代感,別出心裁卻又無比合理。肅穆的佛顏乍看之下流露出聖哲般的超然,細細觀之,又可看出飽含智慧與博愛的活氣,聖凡同體,渾然天成。


子題五:繽紛花鳥

花鳥畫是王乃壯大師彩墨畫手法下最為出眾的作品類型之一。畫家於六零年代後期師從大家李苦禪學習大寫意水墨,大師並未恪守傳統水墨以線條為命脈的構圖方式,而是通過水墨來呈現油畫的技法。傳統國畫的線條水墨與油畫的造型色彩充分結合,重墨粉彩發揮地淋漓盡致,營造出獨具一格的現代感。

彩墨的使用很明顯地賦予了大師的花鳥畫作品鮮明的意象,色彩不再單純為畫面服務,而是更精準地呈現花鳥自身的繽紛。王乃壯大師對於花鳥形態的準確掌握,要歸功於其深厚的素描實力,長年積累的西畫訓練使得畫家能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主題、合理地剖析並呈現自然的美感。

西洋繪畫重視科學性的特點在王乃壯大師的花鳥題材上可謂顯露無遺,動物的羽翼與姿態在畫中清晰可人,而在墨色與粉彩交織的韻律中,這些細緻的花鳥卻毫不突兀,完美地融入作品裡。

本網站使用cookies以提昇您的使用體驗及統計網路流量相關資料。繼續使用本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我們的隱私及Cookies政策提供更多關於cookies使用及停用的相關資訊。 我接受